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提一个关于中国就业市场现状和趋势的问题并把答案附上要求简单一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3
摘要: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是就业问题,而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也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本文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当前就业难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就业和再就业是近年来我国的一个工作重点,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并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日渐突出。

  200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势头。200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8%;高于2001年7.3%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下,就业问题仍表现得较为突出。从目前来看,虽然总体上劳动就业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登记失业的人数依然在去年年底的700万左右的水平;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7月2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02年下半年下岗失业人员总量可能还会有所增加。经济增长似乎并未带来就业的“同步扩大”。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角度,如何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通过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期,与此伴生出高失业这一极难解决的负面现象。在“九五”期间,我国城镇在职职工人数由1.4908亿人减少到1.1773亿人,净减少3135万人,下降幅度为21.0%,但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是新生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通过这一渠道实现再就业的数量十分有限,城镇失业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我国从1993年开始,非农产业部门的就业增长速度便呈回落态势,到1996年已经低于80年代的平均水平。从产业部门看,就业增长的回落首先在第二产业中出现,后来扩大到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回落的幅度要更大一些。从所有制部门看,我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己成为劳动力净流出部门,加上近年来乡镇企业整体效益下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同时,农业部门还在不断产生新的剩余劳动力,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精简不可避免,这些都会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造成我国今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

  此外,由于我国对失业的统计口径与国外不同,用失业率表示的我国失业水平比美、日、欧要低。比较之后便会发现,我国的实际失业率要高于美、日,大体与欧洲相当,可能还会高于欧洲。首先,我国在“失业人数”与“劳动力资源总数”上的指标口径不一致。我国目前对失业人员年龄限定过窄;其次,我国失业人口的定义以是否在当地就业机构登记为标准,登记的劳动力才被统计在失业指标内,而可以肯定的是有相当多的失业人员没有登记,这就在统计上出现了漏洞;第三,我国对失业率的统计是以城镇职工为对象的,对农村中的过剩劳动力,特别是涌入城市的“民工”则不包括在统计范围内。这反映了国家公布的失业统计还不完整,不能准确的反映我国失业状况的实际。更重要的是,这种比较表明我国失业问题可能比统计数字反映出的更要严重。

  目前,由于经济持续不景气,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失业问题上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

  首先,菲利蒲斯理论认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或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反比关系,但我国的实践却并没有证实这一理论。我国当经济增长率和物价都呈上升趋势时期,城镇失业率却并没有降低,而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在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降低时,城镇失业率依然在上升。由于我国城镇失业主要来自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这表明,固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原因,单纯运用货币扩张政策、扩大需求政策缓解国有和集体企业困难的效果是不会太显著的。要解决这种困境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其次,失业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强调的是失业和下岗人员“自谋职业”,过去那种把国家统一安排、截流进城民工作为解决失业的主要措施的做法已完全抛弃,用市场手段解决下岗和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措施。但“单位制”的约束依然存在,下岗不表现为失业,是传统“单位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表现。

  第三,隐性失业问题。隐性失业是我国一个独特形式。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采取的是忽视投资效率的高投入与粗放经营,许多部门积淀了大量的富裕人员,这等于国家用大量的投资资本把失业者养起来。另外,错误理解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没有制定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政策,尽管目前国有和集体部门中大量富裕人员因效益不佳而大量下岗或失业,却依然有大量的富裕人员存在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加上没有被列入失业率统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数字是非常可观的。

  第四,“所有制偏好”与“超预期偏好”现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就业现象:拥有大量下岗职工的企业却雇佣大量的临时工,而临时工主要来自农村或中小城镇,因此出现了很多大城市中外来务工者远比下岗工人多的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所有制偏好”或“ 超预期偏好”,为等待有保障和高工资的工作而宁愿放弃已经出现的低工资工作机会,使许多下岗人员长时期处于失业状态。

  尽管失业问题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但我国所面临的是数以数千万计的失业大军,为此,我们必须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这一点出发,遵照市场经济规律,选择能够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就业发展战略。

  (一)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是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就业人口还是失业人口都是市场经济作用的结果,失业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发生,也只能在市场经济中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市场经济体制的培养和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在制定就业优先战略时,要处理如何发展好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重新装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三)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改变就业结构变动长期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现状。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如何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完成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问题,制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战略。

  (四)制定中企业发展战略和私营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应学习国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相关法规,在优惠政策、金融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国统一的竞争的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保障省级统筹,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但省级统筹并没有能够解决日益深化的全国性保障金支付危机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实施经验,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使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纳入正确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