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疫情下的就业情况:人口流动出行数据透露出的玄机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1
摘要:就业优先,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保居民就业为六保之首,有就业则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则经济复苏基础牢固。 就业优先战略下,发力点在哪?在经济数据较快恢复的背景下,就业是否恢复?稳定就业,关键点在哪?从人口流动等数据来看

  就业优先,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保居民就业”为“六保”之首,有就业则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则经济复苏基础牢固。

  就业优先战略下,发力点在哪?在经济数据较快恢复的背景下,就业是否恢复?稳定就业,关键点在哪?从人口流动等数据来看,私营及个体就业者在此次肺炎疫情中首当其冲,这些群体属于典型的“沉默的大多数”,无论在现实还是在网络,都难以听到这些群体的呼声,在稳就业中,视角应向下再向下。

  从现有数据看,2020年5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较年内最高的2月份降低了0.3个百分点,同时,各地复工复产迅速推进,企业复工率接近往年同期正常水平。但从经济运行的分项数据看,投资与工业等供给端的恢复较为明显,消费端的恢复则较为缓慢,一定程度表明,服务业是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服务业整体仍然处于较为困难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当下就业形势可能不容乐观。

  如前所述,近年来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吸纳了大量就业,这些就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居民服务领域,2018年,这三大行业就业人数高达1.96亿人。

  疫情冲击之下,这些零散、小规模就业群体受到多大冲击,难以准确估量,同时由于这些群体往往处于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视线之外,既无法得到有效救助,也无法在网络上发声,可谓是“沉默的大多数”。

  假定人口流动总量一定程度反映就业状况,我们尝试以人流量的变化对当下就业状况进行一个粗略的估计。

  下图展示了近三年我国公路、铁路客运和货运当月运量增速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冲击显著高于对货物流动的冲击,2020年5月份,我国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均已经恢复到常年水,旅客周转量虽逐月好转,但仍仅有常年水平的50%左右,旅客周转量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表明,相当数量的中长距离人员流动受到了限制,这对于外出打工群体形成了显著的制约,2020年一季度,我国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为1.22亿人,同比减少高达5400万。

  如果说公路、铁路客运量反映了中长距离的人口流动,城市客运量则反映了本地就业情况的变化。数据显示,2020年5月份,全国36城市客运总量36.2亿人次,是上年同期的60.4%,三月份以来,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城市客运总量逐步增加,但距离恢复往年常态水平仍有较大空间。

  更高频的数据显示,进入6月以来,主要城市人流持续恢复,6月前26天部分城市地铁客流平均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4.3%,按照城市客流推算,当下仍有最高超过20%的就业尚未完全恢复。

  如上所言,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提供了绝大多数新增就业岗位,同时也是此次疫情中受到冲击最重的部门,到6月份,估计仍至多有20%的就业岗位尚未恢复。鉴于这些群体行业的集中性,我们认为,后续做好就业工作,还应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加大失业保险支付力度和覆盖范围。数据显示,2020年前5个月,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累计支出879.2亿元,同比增长92.9%。6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通知》,扩大了失业保险享受的群体,《通知》提出,2020年3月至12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可以申领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标准不超过当地失业保险金的80%。为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逆周期调节和托底作用,在今年特殊情况下,建议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补贴范围,无论是否曾缴纳过失业保险,在经过一定审核后,均能获得失业保险的救助,未缴纳失业保险但又享受失业保险支持的就业者,应承诺在未来一定年限内,补齐必要的失业保险费用。

  二是加大对零售和餐饮产业的帮扶。零售和餐饮产业吸纳大量就业,也是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是稳就业的重点所在。这些行业个体经营居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经营成本是房租以及人工成本,建议在进一步减免餐饮、零售企业租金的同时,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带动和促进居民部门餐饮与零售消费,助推餐饮、零售行业提升营收,进而稳定就业,当下发放消费券的边际效应最高,完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三是尽快出台促进消费的具体支持措施。从前5个月数据看,经济边际改善的局面持续显现,特别是工业生产较快恢复,4、5两月实现连续正增长。在各项复工复产以及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工业、投资等供给侧改善较快,但需求侧恢复相对较慢,社会消费5月当月仍是负增长,特别是在服务性消费方面,端午节假期期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仅恢复五成和三成。支持就业,促进就业,当务之急是加快消费的复苏,特别是加快服务性消费的复苏。下半年,宏观调控重点应从支持供给侧转向支持需求侧,尽快出台促进消费的具体举措,已消费促就业、稳就业。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352万人,自2013年起,连续七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今年前5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0万人,占全年新增就业人数预期目标的50%以上。

  新增就业体现的吸纳就业状况,我国总体就业水平如何?我们以16-59岁人口作为总的劳动力人口,以社会从业人员作为总体就业量,2019年,社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人口的比重为86.4%,较2014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就业充分程度不断提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就业充分程度的提升,也与总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有关。2014年以来,我国16-59岁人口不断减少,2019年较2013年共减少2300万人。

  上表是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乡就业人员变动情况。数据显示,相比2013年,201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加600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减少5513万人,同期,城镇就业中,私营企业增加6325万人,个体增加5550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营吸纳了绝大多数新增就业。

  与私营企业及个体经营吸纳绝大多数就业形成对照,近年来相对稳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呈现减少态势,2018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较2013年减少857.1万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减少,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背景下,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吸纳大量新增就业;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假定非私营单位就业更稳定、质量更高的话,我国整体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有待增强。

  我们以工资收入及福利待遇作为衡量就业稳定性和质量的标准,来观察近年来我国就业的变动情况。

  首先看工资收入。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明显低于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工资增长也低于非私营单位。2019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9.05和7.52万元,分别同比增加0.81和0.41万元。与2013年相比,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长75.8%,同期私营单位工资增长为63.9%,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私营单位工资占非私营单位工资比值不断下降,2019年,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仅为非私营单位的59.2%,较2013年降低4.3个百分点。

  再看就业稳定性。我们以 “二险一金” (失业、工伤保险及公积金)的缴纳作为衡量就业稳定性的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表明,我国就业质量虽在提高,但提高的空间还有很大,特别是私营单位的就业质量提高空间更大。数据显示,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公积金为代表的“二险一金”缴纳人数不断增加,占城镇就业人员年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但其占比总体较低,大致估算,至少有40%的城镇就业人员没有享受“二险一金”待遇。

  分就业组织类型看,以住房公积金为例,2019年我国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合计达7358万人,占全部公积金实缴职工的49.5%,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缴存职工占比33.0%。私营企业职工在非现金收入的福利待遇方面显著弱于非私营单位。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就业总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结构性的失衡,私营部门吸纳了绝大多数新增就业,但其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与非私营部门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就业的稳定性和岗位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应用好失业保险资金,加大对失业者的救助;并通过消费券等形式鼓励消费,支持餐饮零售等就业重点行业;同时下半年宏观调控重点应从供给侧专项需求侧,通过支持消费促就业、稳就业。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