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今年研招还会有高校自命题出事吗?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4
摘要:心段子之余,犹记得,去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不到两三天,就接连有5所高校被曝光存在自命题问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开考,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达到341万,再创历史新高。 报考的热度和

  心段子之余,犹记得,去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不到两三天,就接连有5所高校被曝光存在自命题问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开考,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达到341万,再创历史新高。

  报考的热度和录取的激烈程度意味着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成为我国一项“大考”。对于这种“大考”,国内舆论关注更多的是考试能否公平、公正。在这个方面,虽然研究生招生工作(下称“研招”)总体平稳有序,但近年来也不乏个别高校出现问题、酿成事故。

  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负责人的表述,仅2019年研招期间,就发生了5所高校自命题事件、1所高校复试改分事件和1所高校成绩统计错误事故。

  其中,尤以高校自命题属于“重灾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不到两三天,就接连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被曝光存在自命题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的《外语教学理论基础》科目考试错将答案当成试题发放给考生;青岛理工大学《城乡规划理论综合》科目考试装错试题;西南大学《自然地理》科目考试试题内容遭提前泄露;电子科技大学《固体物理》科目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被考生发现卷子上印的是电路分析的题;山西师范大学被爆出《中国史》科目试题与2018年试题大面积雷同。

  问题爆发后,接踵而至的就是重考、补考,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学校名誉的受损,涉事学校教职工乃至校领导的问责。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不禁要问,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今年,高校还会出现自命题事故吗?对此进行预测总是困难的,本文将尝试从教育部今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入手,通过文本分析法考察教育部的相关努力,探查有关政策是否已针对2019年研招类似事故作出调整、完善。

  本文着重分析的教育部政策文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每年都会发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另一个则是教育部今年首次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指导规范”。

  其中,相较于往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下称“《管理规定》”)增加了对命题人员和招生单位的职责规定,并要求高校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制定本单位自命题工作规范。

  2019年研考中,电子科技大学自命题科目《固体物理》发生了试题内容错误事件,电子科大党委在之后召开的全委(扩大)会议上对事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有关制度不够健全,相关管理规定执行不力。

  今年,教育部就在《管理规定》中新增对命题人员和命题内容的相关规定,包括“命题小组人员名单须报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命题小组组长要对试卷内容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命题不出差错”。

  同时,也明确了招生单位在自命题工作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求“招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自命题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学校层面对自命题工作进行统筹和推进,坚决杜绝简单下放、层层转交”。这在往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是没有的。

  而招生单位也确实需要提升在自命题工作组织领导方面的意识和效果,毕竟,如果出事了,相关领导干部也需被追责。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研考自命题等事件发生后,教育部就对两校的校长和相关副校长给予了行政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梳理发现,《管理规定》中招生单位的命题规范依据,已由2019年的“招生单位应当按考务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自命题工作规范”变成2020年的“要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自命题工作规范”。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中所强调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招生单位的命题工作规范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规定,应是确保命题工作机制健全、程序严密、操作规范的必要手段。

  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下称“《指导意见》”),对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自命题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12年后,教育部首次印发《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工作指导规范》(下称“《指导规范》”),针对已经出现的高校自命题事故,尝试采取多个措施进行规避。

  虽然《指导意见》中也有对试卷审核的规定,并将试卷的审核分为内容审核和形式审查两种,但《指导规范》又将试卷审核进一步拆分为“初审”、“复审”和“再审”等环节,并指定了每个环节的负责人:

  “命题人员要通过试做试答等方式对试题试卷进行认真初审,防止出现差错;命题小组组长应对试卷内容和形式进行复审;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应指定专人对试卷进行再审。”

  一定程度而言,这“三审”可以有效规避试题与大纲相差甚远、试题与以往试题雷同等事故的发生。

  试想一下,如果2016年就已经有此规范,那么当时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试的考生也不会因找不到划线月进行的研招考试,在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试卷上,一道25分的题目要求翻译文言文并分析划线部分,但卷面上并没有标注划线),同年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考试的的考生、2019年参加电子科技大学《固体物理》考试的考生以及参加山西师范大学《中国史》考试的考生也就不必比其他考生多一项补考。

  在密封前,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定专人进行抽检,发现有错装、漏装或错印、漏印、印刷不清等情况的,要立即纠正,做好记录。发现重大问题的,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密封。”

  可以说,招生单位在严格程序、加强监督落实、规避潜在风险等方面做足了准备工作,看上去似乎不会再发生高校自命题问题。但如果我们回到一年以前,在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时,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一规定也已对命题的人员、水平、制度、场所、保密制度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事实上,最终还是出现了一些高校自命题事故。

  新的管理规定和指导规范可通过追责问责、增加工作程序规避已经发生的问题,但是否一定能规避因制度执行不严、组织领导不力、监督管理松懈而带来的其他问题呢?

  “哪漏补哪”的治理逻辑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实践探索。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