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观察网 http://www.chinagcw.com.cn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观察网

【就业话题】心智障碍我们该何去何从?

来源:未知 作者:观察员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02
摘要: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社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梦想开始照进现实,而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的社会理念和最佳实践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盼。今天,希望借此机会向心智障碍人士家长、残疾人

  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社会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梦想开始照进现实,而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的社会理念和最佳实践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期盼。今天,希望借此机会向心智障碍人士家长、残疾人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推介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特点以及发展概况,共同推动重庆地区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工作,实现心智障碍人士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有智能障碍998万人,精神障碍641万人,自闭症群体约160万人,600万脑性麻痹儿童,以上四类统称心智障碍,共2372万人。据统计重庆市有智能障碍13.6万人、精神障碍16.4万人。

  就业是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强烈愿望和社会融入的最大障碍,也是各级残联就业工作的难点,许多企业仍然愿意支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聘用他们,同时,心智障碍者的就业率比其他障碍者低得多。

  2013年11月,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与国际劳工组织、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在广州举办了首届支持性就业国际论坛暨通行课程培训班。随后,心智联会分别在长沙、南宁、北京、大连和济南举办了八期培训班,来自德国、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的专家为大陆培训了342名授证就业辅导员。2015年8月,中国支持性就业辅导员网络在长沙成立,主要负责就业辅导员能力建设和教育经验、信息共享。相关领导部门接受并明确推行支持性就业的理念,比如将支持性就业的研究和教育辅导员培训写入中智协五年工作计划,同时在中国7个试点省份、城市(北京、湖南、广西、山东、广东、大连和长春)推行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障碍问题的产生并非个人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针对其整个系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解决,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多效利用和资源共享。因为障碍者一般是一个在社会资源拥有和分配权力上极度匮乏的特殊社会群体,非常容易遭受社会风险,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并充分利用这个网络所有提供的各种资源,以此应对社会对他们造成的各种挑战与冲击。

  支持性就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在美国被提出来,并且被很多国家作为一种新的手段方式来促进身心障碍人士的就业。

  支持性就业是根据支持理论,采用就业辅导员等方法为促进心智障碍人士在融合的工作场所获得有偿工作的一种方法和理念。由就业服务专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持续提供训练,以增进障碍者的工作能力及与同事的互动,当障碍者的表现符合工作场所的要求后,就业服务专业人员逐步退出工作场所,改为追踪的方式提供服务。

  支持性就业与传统的就业模式有四点不同之处:第一,支持性就业服务的是在传统的日间活动中心不能独立就业的个案提供的服务;第二,日间活动中心难以让残障者获得持续性的支持、监督和培训,支持性就业为残疾人进入竞争性就业为服务的最终目标;第三,支持性就业是为残疾人提供与普通人一样的工作薪酬(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以及同等的晋升机会等);第四,支持性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以后的持续的支持,培训和需要辅助技术,同时为雇主和支持残疾人工作的同事提供必要的补助和工资。

  1、有薪及同工同酬:在类似的工作过程中,心智障碍人士应该获得与其他雇员一样的工资及福利,他们不仅仅要求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还要求有获得从就业中得到平等收益的权利;

  2、持续性的支持:按照个人需求提供持续性的帮助,最大化的延续工作;为心智障碍人士及雇主提供持续性的支持来保证他们能够持续性的工作是支持性就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3、融合性:融合与融入是支持性就业的一个关键的特征,没有被分隔,被隔离而是获得社会互动的机会;

  4、开放性:在融合的工作场所而非封闭的工作环境,心智障碍人士应该与其他的雇员在同样的场所进行工作;

  劳动权是每个人的权利,而获得就业机会并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也是心智障碍者的权利。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因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可利用的支持是帮助身心障碍者找到合适工作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教育和全面的技能训练至关重要。

  1、劳动权是基本人权:无论障碍者的障碍程度如何,都享有劳动权。它多载于国际人权文件和国内基本法律,而作为基本权利履行主体的政府,有义务帮助障碍者实现就业,获得劳动权;

  2、个人生存和经济保障: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个人通过劳动获得经济收入,保障基本生存,获得经济安全。失业或没有经济来源的公民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来兜底。反之,如果一个人可以通过就业而自立,就相应减轻了社会保障的支出,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就业比社会救济更划算;

  3、独立自主生活与个人生活品质: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则有独立自主生活的选择,提升个人生活品质;

  4、人力资本升值与个人发展:个人人力资本的升值是社会财富的增加方式之一,劳动可以提升人力资本;

  5、人生价值实现与社会参与: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需要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参与社会,获得地位,实现个人价值;

  1、履行法律责任:《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按比例就业,没有聘用残疾人按法律法规需缴纳“就业保障金”;

  3、企业所得税:单位支付给障碍者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障碍者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24;

  5、人力资本价值:障碍者在生活中面临很多挫折,逐步具备了顽强品质和适应能力,甚至比非障碍者具有更大的潜力;

  6、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大原则中的六项与人权相关,与尊重心智障碍人士劳动权一致。八大方面中发展慈善事业和保护职工健康都与心智障碍人士息息相关,因为心智障碍人士是社会中最贫困的一个群体,尤其是智能智障、精神障碍和多重障碍,他们的生活水准处在社会的短板之中,他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提升;

  7、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平等、共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企业对心智障碍人士的态度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促进作用。在全球人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开发障碍者人力资源,将商业与心智障碍结合,是很多跨国企业、组织需要研究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就业优先”战略要求为心智障碍者劳动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根据就业优先战略和劳动福利型道路,心智障碍者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就业战略的成败。心智障碍者贫困问题突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将心智障碍者供养起来或者对其进行简单的保障救济。企图依靠救济式的方法解决心智障碍者问题,是对其基本劳动权利的漠视和心智障碍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要求。根据心智障碍者人力资源的特殊比较优势,开发心智障碍者人力资源,提高心智障碍者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心智障碍者高层次就业,是全面落实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责任编辑:观察员

中国观察网独家出品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手机: 邮箱:123456@qq.com
联系电话:010-8888888 地址: